24小时咨询热线:
027-87893888
全部分类
当前位置: 好大夫教育网 > 图片资讯 > 正文

2020健康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第九章 重要考点

2020-09-30 13:06:25
来源:
收藏
打印

  第九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一、人类心理现象( mental phenomenon)

  

  通常是指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心理活动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亦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者共同构成心理活动的完整过程。

  

  二、心理过程的概念(掌握)

  

  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应过程。

  

  心理过程的内容(必考)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是个体对刺激的基本反映和体验形式。

  

  知觉(perception):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感觉信息的分析、解释和整合。

  

  记忆(memory):是指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信息进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理论来说,记忆则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遗忘(amnesia):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和回忆。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想象(imagination):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外界某种事物或自身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情感(affection)和情绪(emotion):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情感主要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一定有外部表现;情绪则主要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外部表现明显。

  

  心境(mood):是指一种较为微弱且持久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心理活动的基本背景。

  

  三、个性心理包括的内容(必考)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性。

  

  个性倾向性包括的内容(掌握)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特性包括的内容(掌握)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四、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

  

  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五、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掌握)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的生活。

  

  六、心理健康的标准(必考)

  

  (1)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并能正确客观地反映事物;

  

  (2)心理与行为特点和生理年龄相匹配:

  

  (3)情绪稳定,积极与情景相适应;

  

  (4)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

  

  (5)社会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

  

  (6)行为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

  

  (7)在遵循基本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能实现个人动机,满足个人合理要求;

  

  (8)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保持一致。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

  

  按照人类生理心理发展依年龄阶段划分,可以将个体的发展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阶段。

  

  通常把从怀孕开始到出生为胎儿期,0~3岁为婴儿期,3~6岁为幼儿期,6~12岁为儿童期,12~18岁为青春期,18~35岁为成年早期又称青年期,35~65岁为成年期又称中年期(或壮年期),65岁以后为老年期又称成年晚期。

  

  第三节: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一、心理问题概述(掌握)

  

  所谓心理问题( mental trouble)是指由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发的内心冲突,导致心理活动的失衡状态。临床上关于心理问题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心理问题是指由现实的心理社会因素所引发的心理冲突导致的心理活动的暂时失衡状态。广义的心理问题是指各种心理社会相关因素引发的心理活动失衡和社会功能缺损状态。目前通常根据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二、不良行为的概念

  

  即影响健康的行为,是对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带来健康损害的一类危害行为的统称,又称不健康行为,或称为危害健康的行为。

  

  不良行为特点:

  

  1.危害性  行为对人、对己、对社会的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作用,如吸烟;

  

  2.稳定性  行为并非偶然发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3.习得性  有损健康的行为都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中习得的,有“自我制造危害因素”之嫌。

  

  第四节:常见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

  

  是指个体因各种生理、心理或社会因素引发的心理功能失调和行为异常现象。心理障碍常常给个体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社会功能损害。即任何因素导致个体的心理行为显著偏离常态,出现精神痛苦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异常状态,临床上又称之为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或心理行为障碍。

  

  二、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

  

  1.焦虑障碍:既往又称神经症。这类心理障碍的发生多与生活事件或心理应激、特定的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相关,患者多有焦虑烦恼、恐惧不安、躯体不适等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一般没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存在。常见的焦虑障碍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官能症)等。

  

  2.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3.应激障碍  应激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强烈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

  

  4.心理生理功能障碍  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相的生理功能障碍。

  

  5.人格障碍  既往又称病态人格,是指个体的行为方式持久显著地偏离正常,对环境适应不良。

  

  6.精神病性障碍  是一组具有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的严重心理障碍。

  

  三、焦虑的概念(掌握):

  

  焦虑是指个体因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出现时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综合情绪体验。焦虑症的概念(掌握):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成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诊断为焦虑症,也称焦虑障碍。

  

  四、抑郁的概念(掌握):

  

  抑郁或抑郁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常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无助感、绝望感、自杀观念、意志力减退、精神运动迟滞等精神症状,及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功能障碍(如失眠)。

  

  五、形成心理问题的其他因素(掌握):

  

  ①认知评价 ②社会支持③人格特征 ④应激源的可预期性和可控性

  

  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掌握):一个是改变环境;另一个是改变自己:①调节自我的认知②调节自我情绪,选择适当行为 ③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

  

  六、致病性行为模式

  

  又称疾病相关行为,是易于导致特异性疾病的一类行为模式。 (必考)

  

  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又被称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行为倾向特征为做事有时间紧迫感,动作快,好竞争,易急躁,少耐心等。

  

  c型行为模式: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又称为“肿瘤易发性行为”。行为倾向特征为情绪压抑,处处忍让,回避与人冲突,易生闷气等。

  

  第五节: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的基本原则:

  

  1.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2.躯体与心理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4.整体与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5.指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

  

  6.发展与矫治相结合的原则

  

  二、儿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

  

  1.良好的家庭环境,温馨的亲子关系;

  

  2.满足孩子独立性的需要;

  

  3.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4.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5.正面教育为主,合理引导为辅;

  

  6.学会交友,平等相处。

  

  三、青春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

  

  1.认识青春期,了解性知识;

  

  2.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

  

  3.培养兴趣,拓展潜力;

  

  4.培养独立意识,学会和睦相处:

  

  5.尊重他人,增强自信;

  

  6.提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四、妊娠期心理健康维护的要点

  

  1.认识妊娠期,了解胎儿保健知识;

  

  2.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

  

  3.培养兴趣,提高抗压能力;

  

  4.与他人交流,分享自身感受:

  

  5.按时作息,合理营养;

  

  6.提供妊娠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五、更年期心理健康维护要点

  

  1.认识更年期,了解更年期保健知识;

  

  2.学会控制情绪与行为:

  

  3.培养兴趣,提高抗压能力;

  

  4.鼓励交流,参与社交活动;

  

  5.积极锻炼,防病治病;

  

  6.提供更年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六、老年期心理健康维护要点

  

  1.认识老年期,了解老年期保健知识;

  

  2.培养兴趣,老有所学;

  

  3.鼓励交流,参与社会活动;

  

  4.勤于锻炼,防治慢病;

  

  5.积极劳作,科学健脑;

  

  6.提供老年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练习题

  

  1、【多项选择题】从个性心理方面来看,个性特征主要包括(    )

  

  A.需要

  

  B.能力

  

  C.兴趣

  

  D.气质

  

  E.性格

  

  参考答案:BDE

  

  【解析】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2、【单项选择题】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为(    )

  

  A.焦虑

  

  B.抑郁

  

  C.恐惧

  

  D.应激

  

  参考答案:B

  

  【解析】抑郁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自觉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本症患者常伴有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意志活动减退。这一症状为躁郁症抑郁状态的典型表现之一,也常见于反应性抑郁状态和更年期忧郁状态。

  

  3、【单项选择题】反复多次洗手或者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了,却不能自制。这种现象属于(    )

  

  A.焦虑

  

  B.抑郁

  

  C.恐惧

  

  D.强迫

  

  参考答案:D

  

  【解析】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这属于强迫症性洗涤

  

  4、【单项选择题】个体因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出现时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综合情绪体验为(    )

  

  A.焦虑

  

  B.抑郁

  

  C.恐惧

  

  D.应激

  

  参考答案:A

  

  【解析】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

  

  5、【多项选择题】表达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咨询技术,良好的表达技巧是心理咨询师指导和帮助来访者的重要技能之一,主要包括(    )

  

  A.鼓励

  

  B.释义

  

  C.澄清

  

  D.解释

  

  E.自我暴露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表达技巧包括鼓励,释义,澄清,解释,自我暴露


好大夫app下载

好大夫教育,通过率93%以上,考点覆盖100%,大品牌.值得信赖,轻松复习,快速拿证晋升职称,医护药技考试辅导和考试咨询,扫码上面的二维码或者加微信号在线咨询:15377057985,陈老师(微信请扫码上面二维码)

好大夫app下载

  好大夫教育网www.hdf123.com医学题库免费下载,用好大夫app刷题练题,争取早日拿到执照!关注官方微信号:好大夫护考之家:hdfhkzj,好大夫医考之家:hdfykzj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下载好大夫app。

在线客服

扫一扫微信沟通